李嬌嬌:把社區工作搞得紅紅火火
本報記者 曲宏
“五一”前夕,大連市中山區葵英街道清泉社區的街巷里又有一家包子鋪和一家水果店即將開張。在清泉社區黨委書記李嬌嬌看來,這些新店鋪都是自己的服務對象。“與其他純居住型社區不同,清泉社區這個回遷小區,有12棟回遷樓和4棟商品樓,還有商業街上230多家店鋪,人員組成復雜,有老鄰居,有新街坊;有居民,也有商戶,新就業群體也是我們的服務對象。”
38歲的李嬌嬌說話爽快,辦事利落,被居民親切地稱為“厲害丫頭”。說她“厲害”,是因為在居民眼里,社區里的事她總是有辦法解決,讓大家心里舒坦。
“一年之中,社區工作沒有淡季。”李嬌嬌對社區治理有自己的認識,從沒有為自己社區構成復雜而叫苦,“這些店鋪就是我們的資源。怎么把資源對接好,服務好居民,這就是我的工作。”與去年相似,清泉社區今年也從“五一”開始,社區活動將一個接一個,一直持續到“十一”。“十一”之后,就開始準備春節活動。
這些活動居民反饋非常好。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清泉社區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每天上午9點,李嬌嬌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在社區巡線,而這時正是居民遛彎兒時間,雙方“不期而遇”,居民有問題,在遛彎兒時就直接交流了。
社區用心服務是從細節入手的。每天上午10點剛過,清泉社區小食堂就開了門。在一面墻上密密地掛著兩排卡片,只見工作人員裝完一盒飯,就熟練地從這里面找出一張卡刷一下。“這些都是社區老年人的卡,他們有的年紀太大,信任我們,我們裝好飯給他們送上樓去。”社區食堂不但方便居民,也方便了商戶。社區商鋪多,不少人都在社區小食堂就餐。
怎么讓社區各類人群成為樂呵呵的一家人,是李嬌嬌通過著力抓“黨建引領、五方共治”黨建特色品牌做的工作之一。所謂“五方共治”,是指社區、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商鋪聯盟、志愿者隊伍五方共治。在清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有間辦公室,每周約定一天,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在這里齊聚辦公,并提前告知社區居民。一旦居民有問題,三方面對面直接解決。
解決的問題也包括商戶的需求。“今年志愿者服務大集啥時啟動啊?我們今年還想參加!”前幾天,一家理發店經理見到她就問。李嬌嬌發現清泉社區230家商鋪中,最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生活服務類,一類是健康理療類。而清泉社區7000名居民中,40%是老年人。她便在商鋪資源與社區居民需求對接上下了功夫。去年清泉社區組織了7場志愿服務大集。大集那天,商鋪把攤點擺到街面上,居民都涌到街上來,人山人海。志愿服務大集上不允許進行商業銷售,只準開展公益活動。義剪、義診等活動深受居民歡迎。
“借鑒沈陽市的中醫藥文化夜市,去年在我們社區也搞了一次中醫文化夜市,100多名醫生參加義診活動,第一天就來了3萬名居民。參加義診的醫生都直呼:‘沒想到來了這么多人’。” 社區借這次活動的成功,對接了更多資源。現在,大連的三甲醫院也來清泉社區搞義診活動。居民們高興地說:“義診活動太方便了,不出社區就把病看了。”
光熱鬧還不行,要讓居民有獲得感。“現在最大的難點還是居民和物業之間的矛盾。”李嬌嬌說,“我隨時接待居民,每次居民生氣地來,我都讓他們開心地走。”社區有位居民,戶籍沒在清泉社區,他的困難歷時長,涉及部門也多,但作為社區書記的她卻從不回避,陪他到相關部門反映,最后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幾年來,李嬌嬌踐行著“進居民門、知居民情、解居民難、同居民樂”的工作理念,每一項工作都做實做細,用工作實績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送到了每戶居民心中。她多次在市、區兩級獲得榮譽,2024年被授予“遼寧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責編:李明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