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賓縣“歸巢燕”帶動鄉村藥材產業興旺
本報記者 曲宏
4月下旬,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大四平鎮東升村大地里的中草藥新芽破土而出,藥農們手提編織袋彎腰施肥。這個曾以玉米種植為主的遼東村落,威靈仙和龍膽草成了村民新的希望。東升村黨支部書記吳金鋒走在藥田里,細心觀察著藥材的長勢。
“龍膽草苗剛下地那會兒,我們都不看好吳書記,尋思城里回來的老板還會種地?”村民張德蘭邊分揀藥材邊說,“現在我在合作社干活,去年掙了3.5萬元,跟著村集體干,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張德蘭的轉變還得從2018年說起。當時,吳金鋒在廣州的凈水器公司正開足馬力生產,他收到了家鄉新賓縣的“燕歸巢”行動倡議書。“燕歸巢”行動,是新賓縣鼓勵引導扶持一批農村在外務工經商的青年農民、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返鄉創業的舉措,并把返鄉創業者納入“三向培養”隊伍管理。吳金鋒思前想后,頂著親友反對的壓力,帶著全部積蓄回到東升村。在與老支書反復調研商討后,村頭老屋掛出了天誠農場的牌匾,藥材合作社成立了。
2020年村委換屆選舉當天,吳金鋒以滿票完成了從“吳老板”到“吳書記”的身份蝶變,也讓中藥材種植從個體經營升格為全村產業。天誠農場的發展軌跡清晰可循。2021年,東升村爭取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100萬元,成功流轉土地130畝,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創新實施“一地兩種,糧藥兼作”,玉米與威靈仙套種耕作,新模式下威靈仙出芽率達90%以上。兩年時間玉米種植創收21萬元,累計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3300余人次,實現村民增收59萬元。100多個崗位讓村里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領上工資,變為“新農人”。村務公開欄的“陽光賬本”上記錄著每年實現26萬元分紅款。
2024年春,正逢中藥材市場回暖之際,威靈仙價格創歷史新高,藥苗供不應求。吳金鋒嗅到商機,帶領村“兩委”班子調研論證后,決定“賣苗不賣藥”,當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益49.4萬元,同期在新賓縣120個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中,東升村以帶富效能、產業創新、收益增長三項指標全優的成績,摘得綜合考評桂冠。
“咱村多年的外債償還了,還新建了衛生室。去年臘月,村民們還享受到了村集體首次紅利。” 老支書王振寶激動地說。
多年來,東升村圍繞中藥材產業,深入推進“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中藥材種植模式。隨著種植規模擴大,村“兩委”決定由單純種植向“生產+初加工”轉變,通過自主研發中藥香囊,實現中藥材的創新性轉化。在延伸產業鏈的同時,以差異化產品提升東升村中藥材市場認知度,為村集體帶來收益。
責編:李明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