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可望
主筆 孫明慧
谷雨時節,春風拂過峰巒,喚醒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紅。
這是人間四月天,千山松林抖落了殘雪,醫巫閭山霧靄中浮動著暗香。
遼沈大地如一幅舒展的青綠水墨,正以寬廣懷抱迎接春日暖陽。
葫蘆島市連山區山神廟子鄉靈山風景區,素白的花簇綴滿枝頭,吸引踏青的人們循香而至。在遼寧,山脈分布東西兩側,猶如大地伸出的兩條臂膀,攬盡春色萬千。本溪關門山的天女木蘭婷婷綻放、大連大黑山的杜鵑花海鋪展云霞、阜新海棠山的杏花爭相吐艷……千百年來,迎著春風,攀高、徒步,已經鐫刻在遼寧人的節氣記憶里。當料峭春寒褪去,蜿蜒山道上漸次綻放的不僅有爛漫山花,更有人們踏青尋芳的浪漫詩意。
對于松花石硯非遺傳承人馮月婷而言,春山饋贈著獨特的藝術靈感。產自本溪群山的松花石,“質堅而溫,色綠而瑩,文理燦然”,自清代便被視為制硯良材,為文人墨客所珍視。馮月婷自幼生活在石材的世界里,熏陶于父親的工藝傳承中,面對每塊原石,她總要凝神構思良久。唯有將創新巧思注入傳統技藝,經過千百次精雕細琢,頑石方能蝶變為承載文化的珍寶。這份來自山巒的匠心傳承,讓歲月沉淀的技藝重煥熠熠華光。
春山的慷慨更孕育著舌尖上的驚喜。林地里,刺嫩芽正舒展紫褐色的嫩莖,散發春天限定的鮮美。這種被稱為“山野菜之王”的嫩芽,或炒蛋,或蘸醬,總能喚醒最地道的春天味道。春季的遼東山區,土地肥沃、濕潤,是孕育山野菜的溫床。每年四五月,婆婆丁、薺菜、蕨菜、大葉芹、刺嫩芽、刺五加等“美味密碼”遍布山林,只有經驗老到的采山人才能準確“破解”它們生長的位置。
春山的底蘊也藏于詩畫筆墨之中。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歷代畫家對《富春山居圖》的摹本層出不窮。清代初期畫壇著名的“四王”之一,王翚曾數次臨摹,而其中一卷現收藏在遼寧省博物館。長卷中,王翚筆鋒流轉,將天地浩氣與人文哲思交融,觀者仿佛能聽見山澗清泉,沐得林間松風。
春山不語,卻以萬種風情編織著遼沈大地的文化經緯。當松花石硯的刻痕浸潤千年墨香,當采山人的竹籃盛滿時令饋贈,當古畫卷軸與爛漫花海遙相呼應,這片土地上的春意便化作人與山水共生的生動圖景。
責編:周藝凝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