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深處
主筆 曲琦
春山暖日和風,遼寧省農科院所屬省海科院救助中心的大水池里,斑海豹“小湯圓”正歡快地嬉鬧。斑海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每年冬季洄游至渤海產崽。受海冰、海風影響,部分幼崽會與媽媽失散,“小湯圓”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獲救那天是正月十五,于是它有了這個可愛的名字。
剛來的時候,“小湯圓”膽小,蹣跚,連褪毛順序都錯亂了。身體特別虛弱,需要下胃管輸送魚漿給它喝。經過2個多月的精心照料,“小湯圓”如期長大,餐盤的食物漸漸變成了魚塊、凍魚、活魚,它學會了游泳、抓魚……這些努力,都是為了讓它重返家園,擁有在自然條件下的生存能力。
4月16日是全國斑海豹保護宣傳日,越來越強壯的“小湯圓”,將在近期與4個小伙伴一起被放歸大海。
據統計,自1992年至今,省海科院共救助441只斑海豹,放歸337只。“小湯圓”的故事,是遼寧對于海洋探索的一個小小縮影——不是占有,而是守護;不是征服,而是共生。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我們與這片蔚藍相擁時,也在擁抱未來。
大連港16區泊位,一艘嶄新的船舶——“新紅專”輪靜靜地停泊著。這個名字承載著歷史的回響:1962年,新中國第一艘實習船“紅專”輪駛入大連海運學院(今大連海事大學),雖然那只是一艘被改造的蒸汽機船,卻開啟了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的新篇章。
跨越了六十三載,如今的“新紅專”輪是什么樣?駕駛室里,船長何慶華用指尖輕觸電子海圖屏幕,系統如高德地圖般顯示設計好的航線和周圍的航行環境。船身布滿了高清攝像頭,過去瞭望全靠肉眼,現在方圓6海里清晰可見。作為全球首艘智能研究與實訓兩用船,“新紅專”輪能自主航行,能自動靠離泊,當發現與前方船只有碰撞危險時,它還能自主預警、調整航向、避讓一氣呵成。
在探索海洋的路上,數據正成為新的“羅盤”。衛星俯瞰海面,“云端”奔涌信息,算法精準計算最優航線。大連海洋大學作為科技部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分中心,研發出“隨船精細化海洋環境預報”系統,將全球海洋分解為無數個加密網格,實時預測風、流、溫、浪。山東海運的40萬噸巨輪航行在中國-巴西、中國-澳大利亞航線上,這套系統如同無形的領航員,在屏幕上勾勒出最佳路徑,時時“順流”前行。八次實船驗證,單次節省燃油成本高達百萬元,中國終于在海運航線智能決策領域打破國際壟斷,駛入自主創新的深水區。
走出這片海,向著更遼遠、更深邃的蔚藍,北極冰層成為攻堅戰場。大連理工大學青年科學家陳曉東曾隨“雪龍2”號深入極地,是我國首位在北極點開展海冰力學測試的研究者。返航時,他帶回了一份特殊的“北極禮物”——重達200公斤的海冰,跋涉7000多公里運抵遼寧。
這些珍貴的冰樣在實驗室里被切割、打磨、測量、計算,最終化作破冰船設計手冊上的關鍵參數。大連理工大學季順迎團隊研發的SDEM軟件,成為中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極地裝備冰載荷仿真系統,直接應用于“雪龍2”號的關鍵設計。極地的冰與鋼鐵的船,在茫茫冰原中角力,也在力學世界里交鋒。
遼寧擁有近2300公里的海岸線,這里孕育著生命和豐富的資源,我們的海洋故事始終貫穿著一條清晰的主線:既有探索海洋的勇氣,更有守護海洋的智慧。與海共生、向海而興,一大批的科技工作者正在努力——把海洋經濟鍛造成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的“藍色增長極”,于蔚藍深處,聽澎湃脈動。
責編:楊金鳳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