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種五味子后,俺的收入是以前的十倍”
本報記者 姜帆
人勤春來早。3月31日,在葫蘆島市建昌縣王寶營子鄉田家窩鋪村五味子種植基地,村黨支部書記于學忠正帶領村民忙碌著。“大家仔細看看,把散落的藤蔓都扶上架、捆扎好,滴灌的管接千萬不能有滴漏,再加把勁兒,爭取今天把這幾條壟收拾完。”
談起去年的收獲,于學忠臉上滿是笑意,“每畝地收益1.5萬元,是種玉米的10倍,現在這五味子已經成了我們村民的‘致富果’。”
這事還要從2016年說起。當時,田家窩鋪村面臨著土地質量下降、產業結構單一、村民貧困等一系列問題。為尋找發展路徑,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建昌縣于東巖中草藥種植合作社,通過“黨建+合作社+農戶”的黨群共同致富模式,打造了400畝五味子種植基地。
幾年下來,合作社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精心培育五味子種苗,還探索出五味子套種當歸技術,陸續發展當歸種植220畝、人參種植30畝。“去年,我們與揚子江藥業、葵花藥業簽訂了2000噸五味子銷售合同,還與廣東、吉林的中草藥經銷商簽訂了600噸當歸干品銷售合同,銷量穩步提升。”說起生意經,于學忠滔滔不絕。
通過這個項目,田家窩鋪村發展五味子種植面積830畝,村民年增收13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五味子種植村。在田家窩鋪村的帶動下,全鄉遼五味子種植面積達1620畝,并有育苗基地30畝,帶動周邊農戶600余人就業。
產業發展順風順水,可于學忠還是有擔憂。由于合作社晾曬場地有限,缺少烘干設備,只能在外地租賃場地晾曬烘干和委托加工,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于學忠算了一筆賬,以年烘干1500噸中草藥計算,要多花120萬元。
“解決中草藥晾曬烘干問題,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降低生產成本勢在必行。”他的想法和鄉黨委書記張英杰不謀而合。今年剛開年,鄉黨委和政府決定協調鄉村振興資金,投資500萬元建設中草藥烘干車間及晾曬場地。
“現在地址已經選定,年內一期項目有望運營,困擾我們的難題馬上要解決了。”說到這里,于學忠笑了起來。
聽到建設五味子烘干車間的喜訊,最高興的還要數村民。“今后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孩子,甭提多開心了。”村民肖鳳壹說。
責編:周藝凝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