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故宮大正殿披上“2D皮膚”網友感嘆幽默感源自東北骨子里

大政殿的圍擋被網友稱為“2D皮膚”(圖為網友拍攝 央廣網發)
央廣網北京4月7日消息(記者白德彰)清明小長假期間,沈陽故宮博物院的大政殿因修繕工程被巨幅噴繪包裹,意外以“2D皮膚”造型引發網絡熱議。這座擁有400年歷史的古建筑,在修繕期間采用了創意圍擋設計,既保留了古建筑原貌的視覺傳達,又滿足了游客觀賞的需求。網友在相關視頻評論區感嘆于“東北幽默感”的創意表達的同時,也通過彈幕式留言展現了對文物保護的理解:“古建筑保養太尷尬了,天冷沒法干活,天暖和了觀眾量又上來了。”

大政殿原貌(圖源沈陽故宮博物院微信公眾號 央廣網發)
公開信息顯示,沈陽故宮始建于1625年,是中國現存保存完好的兩座古代宮殿建筑群之一。根據沈陽故宮博物院今年2月發布的公告,此次修繕涉及大政殿、正紅旗亭等建筑,工期從2月25日至5月30日。施工期間,大政殿通過搭建安全通道恢復室內開放,其余建筑則處于封閉狀態。有游客在清明假期期間拍攝的現場圖片顯示,大政殿外圍設立了巨幅噴繪,圖案完整復原了重檐、琉璃瓦、彩畫紋樣等細節。4月7日上午,央廣網記者致電沈陽故宮博物院公開熱線,客服人員表示,目前大政殿仍處在修繕期間,待工程結束將通過官方公眾號發布公告。
對于給大政殿增加“2D皮膚”的做法,網友呈現出多元化的觀點。除“東北的幽默真是骨子了”“要是這樣,沈陽人可去了啊,3D年年有,2D頭回見”等趣味性評論外,也不乏理性聲音,如指出嚴寒氣候導致建筑的凍脹、琉璃瓦碎裂等病害,并希望前來游玩的游客給予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還有網友發現沈陽故宮的大政殿“2D皮膚”與南京中山陵形成跨時空呼應。記者梳理看到,南京中山陵景區在2024年11月對祭堂進行修繕時,曾采用600平方米的巨幅噴繪圍擋。當地官方解釋稱,這種建筑立面圖噴繪技術既避免游客直面施工場景,又通過藝術化呈現滿足觀瞻需求,讓游客“少了一些沒有看到建筑正面的遺憾”。

由上至下分別為南京中山陵、美國最高法院、巴黎歌劇院、倫敦國宴廳(圖源南京發布微信公眾號 央廣網發)
記者注意到,這種文物保護與公眾體驗融合的探索并非孤立存在。國際視野中,美國最高法院在修繕期間將圍擋噴繪成建筑本體模樣,巴黎歌劇院曾定制帶有珠寶首飾元素的圍擋,而倫敦國宴廳更開創性地在圍擋中融入油畫元素。創意圍擋的合理使用,可以在文物保護、游客體驗與城市形象塑造之間建立起新的平衡支點。
責編:張曉楠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