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道河村6棟大棚閑置,引進基質藍莓種植技術后—— “空心棚”變成“聚寶盆”
本報記者 于雅坤
“家人們,瞧瞧這藍莓,顆顆圓潤飽滿,咬上一口,滿滿的果汁在嘴里爆漿,酸甜的滋味恰到好處!”3月31日,大連莊河市桂云花滿族鄉橫道河村的藍莓種植大棚里,一場熱鬧的直播正在進行。鏡頭前,村民熟練地向網友展示剛剛采摘的新鮮藍莓,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橫道河村距離莊河市中心約60公里,曾是大連市低收入村,也是村集體經濟“空殼村”。2019年,橫道河村陸續建成6棟日光溫室大棚,期望借此發展設施農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然而,由于缺乏經驗和技術,種植的蕓豆、西瓜等作物效益不佳,大棚最終被閑置。
看著新建不久、配套完善的溫室大棚被擱置,村“兩委”班子萬分焦急。為盤活閑置資源,讓大棚重新煥發生機,3年前,他們經考察決定引進基質藍莓種植技術。這6棟日光溫室大棚由此煥發了生機,搖身一變,成為橫道河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孕育出顆顆飽滿的“致富果”。
“基質藍莓采用無土盆栽模式,利用營養基質和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不僅能提高肥料利用率,還能有效預防病蟲害,種出來的藍莓綠色健康、口感絕佳,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橫道河村黨總支書記梁德衛說。
不過,發展新產業需要資金投入,這對當時的橫道河村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關鍵時刻,對口幫扶單位大連商品交易所伸出援手,提供了45萬元幫扶資金。
2023年春天,橫道河村利用這筆資金購置了水肥一體化設施設備、種植盆、基質肥料和新品種藍莓苗,在4棟溫室大棚內種植基質藍莓4000余株。為確保種植成效,這次,村里采用村集體經濟組織自營模式,還聘請了兩名專職人員對藍莓進行精細化管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4年,大棚藍莓喜獲豐收,村集體收入達到21萬元。這不僅讓村民嘗到了甜頭,更讓大家看到了產業發展的希望。
2024年,幫扶單位再次提供38萬元資金,助力橫道河村盤活另外兩棟閑置大棚,進一步擴大藍莓種植規模。與此同時,村里積極拓展銷售渠道,搭上了“直播+電商”的快車。
“今年藍莓產量提升了,銷量也上去了,預計銷售收入能達到60萬元,村集體經濟肯定能更上一層樓!”梁德衛對此滿懷信心。
責編:閆尚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