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體檢”?這個實驗室上崗了“AI醫生”
新華社沈陽3月22日電(記者于也童、齊琪)水體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質檢測可以評估水體的健康狀況,對城市環境保護和及時發現污染源有重要意義。3月22日,世界水日到來之際,記者走進沈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探訪這里能給水“體檢”的“AI醫生”。
在監測中心的智慧水質監測實驗室,自動傳送系統正配合著機械手,有條不紊地實現采樣瓶自動上線、檢測、下線,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記者觀察到,經過“AI醫生”的檢測,中控電腦上顯示出一份份送檢水樣本的“體檢報告”。

圖為3月19日,智慧水質監測實驗室內,機械手正在抓取樣本。新華社記者 于也童 攝
“這套國產全自動AI水檢系統自去年3月投用以來,不僅實現水質檢測效率指數躍升,更開啟了24小時全天候‘智慧檢測’新模式,將人力從枯燥模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提高了檢測效率和精準度。”沈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分析部副部長杜治舜說。
記者觀察發現,水質監測實驗室核心區域內,10個檢測工位共配備30個智能模塊,可一次對200個樣本進行批量處理,并自動檢測和分析樣本內化學需氧量、氟化物等6項關鍵參數。檢測進程實時投射在中控屏幕上,樣品軌跡全程可追溯;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手機“云端”下達指令,讓這里成了可無人值守的“黑燈實驗室”。
“以往檢測一項參數需要一到兩個人,6個參數需要十幾個人協同操作,現在只需要一到兩個人維護設備就夠了,解放出來的人力可以去做更多有意義的工作。”分析部工作人員石韻說,從樣品抓取掃碼到檢測數據生成,全流程較傳統模式提速了近10倍。“尤其在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發生時,面對緊急加樣的需求,24小時不間斷運轉的‘AI醫生’更能彰顯其優勢,為應急決策提供及時、精準的數據支持。”

圖為3月19日,智慧水質監測實驗室內景。新華社記者 齊琪 攝
此外,智能系統可以精準控制試劑用量,大大減少藥品損耗,控制廢水產生量。由于檢測試劑的配制過程中含有高強酸,傳統檢測方式存在安全隱患。“引入智能設備后,全封閉的檢測方式可極大減少對實驗人員的身體傷害。”杜治舜說。
據統計,沈陽智慧水質監測實驗室自投入使用以來,已錄入7131個樣品、33103條數據。遼河干流、蒲河等沈陽重點河流的水質密碼在這里實現層層解析。
“通過搭建‘環保+科技’水質監測網絡,沈陽市逐步實現了預警、溯源及時精準,控源、治污快速處置,助力河流水質持續提升。”沈陽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荊勇表示。“今年,我們將繼續優化監測網絡,以科技助力水環境治理,守護碧水清波。”
責編:張曉楠
審核:劉 新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