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機器越來越‘聰明’!”

2005年2月2日,剛入職1年的李明儒(右)正在解決設備難題。

2025年3月5日,李明儒(左)和同事在對產品進行出廠前的檢查。
本報記者 金曉玲 文 本報記者 楊靖岫 攝
“太巧了!這款產品我印象很深,我們現在做的一個海外項目中就有和它同類型的。”
3月5日清晨,沈陽新松智慧園里,移動機器人BG汽車裝配事業(yè)部總經理李明儒在看到記者展示的老照片時,關注的不是畫面中更年輕的自己,而是一臺打開了艙蓋的黃色機器。他說:“當時是遇到問題了,我和同事正薅著頭發(fā)想解決的辦法。過去了20年,我和它都還在這里,都成長了!”
李明儒記得沒錯,這張老照片是遼寧日報記者在2005年拍攝的。那時,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立剛剛5年,20歲出頭的李明儒大學畢業(yè)、入職新松也只有1年。
對于科技型企業(yè)尤其是機器人企業(yè)來說,人和產品能跨越20年都“還在”,應該說并不常見。
“一直在新松工作,我是幸運的。”李明儒仔細端詳著老照片,向記者介紹,“這款產品是我們?yōu)閲鴥葍热紮C行業(yè)一家龍頭企業(yè)定制研發(fā)的,當時中國根本沒有,屬于首研首創(chuàng)。我作為一個電氣設計‘新手’,能參與這個項目,何其幸運?首研首創(chuàng)就意味著問題、困難會層出不窮,遇到啥就努力解決啥,付出了就一定有收獲。創(chuàng)新,就是這樣的過程吧!”20年間,李明儒從電氣設計師成長為高級工程師,職務也升至經理級。但在他看來,自己最大的成長在于始終保有對創(chuàng)新的熱愛。
20年前的“老”產品為啥現在還在做?面對記者的疑問,李明儒笑著答:“現在的它已經不是當年的它了。我們對產品進行了多次優(yōu)化和迭代,它更聰明、更能干了,所以才能在今天的紅海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并且成功出口,嵌入國際知名制造企業(yè)的生產線。”
歸根結底,產品的成長是建立在自主知識產權和持續(xù)創(chuàng)新能力上的。自主創(chuàng)新,這也正是新松的根和魂。依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yè)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類核心產品,新松誕生了中國機器人發(fā)展史上百余項“行業(yè)首創(chuàng)”,為4000余家國際企業(yè)提供產業(yè)升級服務,規(guī)模化客戶群體占比達1/3。
責編:齊志揚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fā)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fā)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
- 兩會新華社快訊: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
- 習近平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
- 兩會特稿|共創(chuàng)教育科技人才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盟民進教育界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指明前進方向、凝聚奮進力量
- 看圖學習丨打頭陣勇爭先走在前作示范 總書記對經濟大省挑大梁提出殷切希望
- 主播說聯播丨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 習言道|全國兩會,習近平再提兩鏈
- 中國信心·強大韌性
- 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 | “社會工作一定要加強”
- 時政新聞眼丨參加政協聯組會,習近平為何聚焦這一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 熱解讀·見微|細算“玉米賬”與點贊DeepSeek背后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