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遼陽
寫在前面的話
品味城市,有很多角度,新聞人的觀察是其中之一。1954年遼寧日報創刊伊始,就在當時的鞍山、撫順、本溪、旅大、錦州、安東、阜新等地設記者站,漸至全省14個市都有了派駐記者。14座城,不僅是派駐記者的報道對象,亦是他們的生活之所。新聞人的眼光見微知著,筆耕多年,又飽含一番深情。2025年1月22日起,本報推出《如此》系列,值此新春,與讀者分享新聞人眼中的城市圖景,筆下的城市記憶。如此真情,直擊人心;如此情懷,感同身受;如此遼寧,精彩萬分!
本期文章作者為劉家偉,遼寧日報遼陽記者站站長,連續14年被評為遼寧日報優秀記者,多篇作品獲遼寧新聞獎一等獎。

鞍山到遼陽兩座城市雖僅有30公里左右的路程,但未到遼陽工作之前,遼陽于我而言,卻是一個名字十分熟悉但未踏足過的陌生城市。
如今,9個多月的工作生活,遼陽這座古城以其歷史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城市氣質、淳樸向上的民風,讓我愈加喜愛并情不自禁深深融入其中。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遼陽是記憶里熟悉的陌生,是一座需要被從“新”認識的古韻新風宜居宜業之城。她猶如一顆在時光長河中被歲月打磨的明珠鑲嵌于東北大地之上,承載著千年古都的輝煌記憶,綻放著新時代打造重大戰略支點城市、“一圈一軸”節點城市、現代產業特色城市、全域旅游美麗城市、創新創業活力城市,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的勃勃生機。

宜居宜業新遼陽,圖為遼陽市太子河兩岸風光。圖片由遼陽市委宣傳部提供
“東北第一城。”“一座遼陽城,半部東北史。”“東北首邑,四朝舊京。”這是遼陽人介紹古城、亦是外人談論遼陽時,高頻次使用的詞匯。如此遼陽,就從這座東北地區建置最早城市的悠久歷史談起。
翻看遼陽歷史文化叢書,仿若開啟了一扇通往時光深處的大門,那跨越2300多年的歷史如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綿延不絕地流淌著遼陽兒女的智慧與情思,訴說著古城在東北歷史文明發展進程中獨特重要的貢獻。
遼陽,古稱襄平,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硝煙彌漫、刀光劍影的戰國晚期開始。
公元前3世紀初,戰亂迭起,燕昭王派出大將秦開,統率燕軍勁旅,燕山山脈的大片土地攬入燕國版圖,自西向東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并向這里大批移民,發展經濟。
于是,在這片熱土上,赫然興起了一座城市,她就是遼東郡首府--襄平。
這座目前已知東北地區最早出現、有明確行政建置、有歷史文獻記載、有考古資料證實的城市,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的交通條件和豐富的物產資源,將燕文化在遼東地區鋪展開來。
在襄平城的輻射帶動下,至漢武帝時期,遼東地區已出現了新昌、無慮、望平等17座城市。此后,越來越多的城市逐漸在東北廣大區域出現。
恰如遼陽日報社原社長李大葆所言,遼陽,完全可稱之為東北地區眾城之母。
襄平城開啟了東北城市化時代,更見證了燕國、遼國、金國、后金(清)“四朝舊京”的盛世繁華。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7世紀,遼陽長期作為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而載入史冊。
在熠熠閃光的歲月里,遼陽以當仁不讓的氣勢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千百年來引領著東北文明的走向。
而今,漫步于遼陽古城之中,這里漢有壁畫、遼有白塔、明有城、清有都,這些世代流傳的歷史珍存,無不透射著北方文明的智慧光芒,昭示著古城過往的榮華盛世。
漢魏壁畫,東漢魏晉時期遼陽文化繁榮的有力見證。
第一次踏入遼陽漢魏壁畫館,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牽引,走進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一幅幅顏色斑斕的壁畫,生動地描繪著千年前人們的生活場景,宛如歷史的使者,帶著那個時代的文明和氣息,與人們進行著跨越時空的對話。
“畫家對構圖布局的高超把控能力,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性,生動展現了人們享樂的生活情境,側面體現的正是當時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繁榮。”站在《鳳凰樓閣百戲圖》前,你不僅會驚嘆于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藝,更能感受到文化瑰寶的無窮魅力。
曹雪芹與其祖籍地遼陽,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相遇與交融。這座古老而厚重的城市,因一部《紅樓夢》增添了別樣的韻味與光彩。
走進遼陽曹雪芹紀念館,那古色古香的二進四合院建筑,青瓦灰墻,飛檐斗拱,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清代。其與遼陽博物館、遼陽民俗博物館、王爾烈紀念館等相互呼應,共同構成了遼陽豐富的歷史文化景觀群。
尤記得到遼陽第一次采訪是同歷史文化有關的平胡樓遺址保護利用項目。“遼陽擁有漢魏壁畫墓群、遼代白塔、后金東京城遺址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遼陽鼓樂、古典戲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140項。”遼陽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如數家珍, “遼陽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歷史文化資源疊加得越充分,城市越厚重。歷史文化資源保留的越多,這座城市也就越富有魅力。”
當下,隨著平胡樓項目的全面完工對外開放,古城風貌有效恢復,古城記憶可見可觸,厚重歷史文化可感可知,城市煥發出迷人的時代新韻。
遠眺平胡樓,其氣勢雄偉,威嚴八方。那四層的仿古建筑高高矗立,仿若一位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片土地的記憶與榮耀。它與周邊的景致相互映襯,與千年白塔遙望,與古樸廣佑寺隔河,同遼陽火車站西站房、青年湖聯袂,共同構成了一幅歷史文脈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美麗的畫卷。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平胡樓廣場的裸眼3D大型投影秀在古城墻震撼上演,歌舞、戲曲、合唱、曲藝、民樂等文藝節目精彩紛呈。特色的手工藝品攤位,擺放著帶有平胡樓元素的紀念品,讓游客可以把這份獨特的記憶帶回家。“每天晚上都熱鬧非凡!”土生土長在遼陽的市民王海,熱情的話語中充滿了自豪。
從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到利用歷史建筑將白塔歷史文化街區建成省級旅游休閑街區,再到推進平胡樓保護建設串點成線打造文商旅融合新業態,遼陽市聚焦歷史文化,彰顯古城獨特魅力,“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實踐,正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古韻新風可感可見。

遼陽平胡樓成文旅融合新地標。圖片由遼陽市委宣傳部提供
古城,僅是遼陽的稱謂之一。它的另一個響亮名字,現代石化名城!
去年5月,我首次走進位于遼陽高新區的芳烴基地采訪,穿行于方圓20平方公里的園區時,被眼前的生產場景深深震撼:工業管廊縱橫交錯、塔罐鱗次櫛比,巨大的生產裝置如同鋼鐵巨獸,有序地排列在園區之中,煞是壯觀。
園區里,遼陽石化宛如一座閃耀的燈塔,在時代的浪潮中,以其龍頭地位引領著遼陽芳烯烴及精細化工產業的發展,遼寧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稱號在這里熠熠生輝。
曾經,其產出的第一塊國產“的確良”,成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尚的標志,承載著人們無盡的回憶與“遼陽造”對國家的卓越貢獻。如今,一條條管線將遼陽石化和眾多下游企業連接起來,一端是環氧乙烷等化工原料的生產者,另一端是這些化工原料的應用者。
在遼陽石化的“哺育”下,這里的民營化工企業茁壯成長,涌現出了奧克股份、遼寧科隆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產業“鏈群配”格局生動呈現,園區“磁場效應”明顯,發展新動能澎湃。
何止芳烯烴及精細化工產業集群,金屬材料精深加工、智能裝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配套、綠色建材、消費品工業等其他重點產業集群,同樣在相互映襯中各自綻放,它們猶如五朵金花,共同構成了遼陽工業率先振興的堅實支撐。

遼陽芳烯烴及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一景。圖片由遼陽市委宣傳部提供
如此遼陽,一定要提的還有佟二堡的貂。
踏入遼陽燈塔市佟二堡鎮,仿佛進入了一個被皮草包裹的時尚夢境。鱗次櫛比的皮草商城拔地而起,高聳的建筑在陽光下閃耀著迷人的光澤,它們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宏偉壯麗的商業畫卷。
這座原本寧靜的小鎮,憑借著對皮草時尚的執著追求與創新精神,成功地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座引領時尚潮流的皮草之都。作為中國三大裘皮皮裝市場之一,佟二堡的裘皮服裝銷量已占據全國的六成。
與佟二堡的貂交相輝映的,是那小北河的襪。
從誕生第一塊國產“的確良”起,遼陽市就同輕紡工業結下了不解之緣。而后,這里便成為襪業夢想起航之地,襪業在這片土地上扎根、蓬勃發展。
寒冬,位于遼陽市遼陽縣小北河鎮的東北亞輕工產業基地,時尚氣派的園區里,一棟棟灰白色的現代化工業廠房整齊排列,一排排沿街銷售展廳新潮大氣,空氣中彌漫著織襪機的嗡嗡聲,那是逐夢的旋律。
從企業自由生長到集聚發展,從小作坊到現代化工廠,從內貿為主向內外貿結合轉型......“全國第二大棉襪生產基地”,已成為遼陽對外叫響的另一張城市名片。
無論是遼陽石化這樣的大型國企,還是遍及古城大地的各類中小微民企,它們如同一只只俊鳥、靚鳥,形成了古城獨特的企業“雁陣”,也凸顯著遼陽的又一個鮮明優勢——各類企業都可以在這片熱土上振翅翱翔,乘風逐夢。
紅樓之夢,遼陽文化根脈里的綺情詩章;創新創業之夢,當下遼陽在時代浪潮中奮勇前行的激昂戰歌。
當傳統與現代碰撞,當文化底蘊與振興活力交織,遼陽恰似一塊絢麗的織錦,一頭繡著往昔的風華絕代,一頭織就未來的璀璨華章。在歲月長河中續筆新篇,向著那光明的前方,高歌猛進。
一城在東北,有夢到遼陽!
【作者簡介】
劉家偉,遼寧日報遼陽記者站站長。2009年進入遼寧日報社工作,連續14年被評為遼寧日報優秀記者,多篇作品獲評遼寧新聞獎一等獎。

遼寧日報記者劉家偉(右)采訪遼陽平胡樓保護性建設項目。記者嚴佩鑫攝
記者 : 劉家偉
責編:楊東溟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