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燈高掛映“新村”

劉海霞展示做好的蓮花燈。

秧歌燈會。

劉玉鳳給災后重建的新家貼上對聯。
年·事
這里位于遼西走廊,密密匝匝的山峰并不高大,山勢卻很凌厲。葫蘆島市建昌縣雷家店鄉彭杖子村就生長在這山的褶皺中。去年,葫蘆島市發生強降雨災情,建昌縣是重災區,但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災區人民的生活秩序很快恢復,被沖毀的舊居也都被一幢幢新房子代替。在彭杖子村,今年的春節似乎比往年來得更熱鬧了……
壹
臘八這天,屋里飄著黃米的香氣,彭杖子村黨支部書記孔凡玉坐在燒得暖烘烘的炕上,正在一個小本子上勾勾畫畫著年前村里的“未盡事宜”,媳婦劉海霞將長柴火塞進灶坑。
在遼西,臘月里燒長柴火是有講究的,一是火旺,俗話說:“大氣上了房,蒸干糧不用嘗。”二是寓意“長長久久”,圖個吉利。廚房燒得熱氣騰騰,鍋里蒸著的是“年干糧”。這可是遼西過年的一件大事。一進臘月,家家戶戶都會粉黃米、烀豆餡、蒸年糕,年糕年糕,取意年年高。有的人家還要在黃米面中拌入姜黃,據說不光顏色好看,還可以暖胃。一般人家都要蒸上十幾鍋。有的人家還會蒸上一兩鍋酸菜豬肉餡的黏豆包。
劉海霞正忙活著,外屋門被拉開了,村民王樹超拎著一塊豬肉樂呵呵地走進來。去年葫蘆島遭遇暴雨,王樹超家的房子被沖倒了。災后重建,政府給王樹超家蓋了新房,比原來的更寬敞明亮。王樹超逢人就愛說幾句:“這新房子可老暖和了,以前擱屋里穿棉襖還直打冷戰,這回穿著背心都冒汗!”為了慶祝搬入新居,這幾天王樹超家殺年豬,正挨家挨戶給大家分豬肉。放下豬肉,王樹超湊到孔凡玉跟前,“書記,今年村里燈會秧歌,我還跑大衫啊!”孔凡玉抬起頭:“中!過年東西都準備完了?”“早完事了,政府還給俺們發了不少年貨,年前再去趟窮漢子集(農村集市的最后一天)。”“行,回頭找你嫂子,我是會首,但排練的事還是她說了算。”“中!”王樹超樂呵呵地轉身出門,劉海霞趕緊將剛出鍋的年糕撿了幾塊塞給他,“過完小年就開始排練了,還在村頭兒的小廣場,別忘了。”
貳
臘月二十八,年貨大集上人來人往,用竹竿支起來的黑大絨帳子上,掛上各式各樣的窗花出售,劉海霞挑了幅“喜上梅(眉)梢”。
劉海霞是建昌縣燈會秧歌的第六代傳承人,每年村里過年,她總是“氛圍組”當之無愧的領頭人。
燈會秧歌是遼西極有特色的一種秧歌形式,扭的時候人們要頭戴花冠,手拿蓮花燈。過去因為沒有電燈,就用蠟燭來照明,為了防止蠟燭被風吹滅,就發明了“蓮花燈”。蓮花燈的制作很講究,過去用高粱稈,現在用鐵絲,做成蓮花形,糊上色紙,每朵蓮花的花瓣尖還要用酥油捏住定型,然后將蠟燭插在中間。跑起秧歌來,蓮花燈一上一下、忽明忽暗很是壯觀。
每年臨近臘月,劉海霞就會組織村民一起做蓮花燈。一群人坐在炕上,一邊做燈一邊嘮家常,年味兒一下子就出來了。
村里秧歌隊有四五十人,平均年齡三四十歲。值得一提的是,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都會在年前急急地趕回來等著扭秧歌。基本舞步是不用學的,主要就是練練“跑斗”(秧歌隊形推進形式),在建昌燈會秧歌里,跑斗形式多達20余種。什么“六面斗”“八面斗”“單掛魚”“雙掛魚”,講究頗多。今年早早回村過年的年輕人特別多,劉海霞還篩選了一下秧歌隊隊員,落選的村民著實“傷心”了好一陣子。
村里的生態園去年也大豐收,草莓、黃瓜、西紅柿掛滿枝頭,賣得特別好。雖然經歷了水災,但在發家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彭杖子村的村民們一點也沒有落下。
叁
到了大年三十兒,彭杖子村家家都會用松桿挑起紅燈籠,照亮家人回家的路。今年,因為有很多人都搬進了新家,大家都準備了大燈籠。在王樹超家,燈籠早早掛起來,照著火紅的對聯,發出瑩瑩的光。王樹超一家人還在新房門口照了張全家福。拉開門,熱氣從新房子里冒出來,像極了熱氣騰騰的新生活。
除夕當天,遼西的年俗是“請家堂”,年夜飯要八個碟或者十個碟加一個火鍋。火鍋熱氣騰騰,說明日子紅紅火火。家家的菜中一定有道魚,年年有余,圖個喜慶。孔凡玉坐在飯桌邊,桌上是美味佳肴,孫子跑跑跳跳要出去放鞭炮,窗外煙花炸出一道一道白光,映得窗花忽明忽暗。抿上一口白酒,孔凡玉幸福的臉有些微微發紅。
彭杖子村的秧歌隊,不僅要在自己村里扭,還會去隔壁蓮花池村“熱鬧熱鬧”。兩個村的秧歌隊碰面,“二龍吐須”“三環套日”的隊形可勁地換,就看誰扭得喜慶。據說,獅子舞到誰家,誰家就會拿出一塊糕點塞進“獅子”嘴里,討個吉利。
等到天色完全昏沉下來,空中已有等不及的星光眨眼,各個村里喧囂聲更足了。在彭杖子村,晚上才是燈會秧歌的重頭戲。點起蓮花燈,女的帶著巨大的“包頭”,男的甩著長衫,鑼、鼓、镲、嗩吶聲音震天響,伴著起起伏伏的花燈,人和鄉村都振奮起來。
到了正月十四,村里還要撒燈,兩名健壯的村民抬著一口大鐵鍋,里面盛著糠殼、鋸末,用柴油攪拌均勻后點燃,進行播撒,寓意著人們在新的一年里,人丁平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在這個新年里,那飄在彭杖子村里每個角落的點點燈花,都變成了歲月向榮的標志,寓意萬物至此皆生長。濃濃的年味里,所有故土飄游,都融匯成一股酣暢淋漓的歡樂。伴隨著勤勞的人們,年年復冬色,歲歲享平安。
遼寧年俗詞條之西部
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遼西許多地方還保留著一個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動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遼西高蹺
每年農歷年三十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各村百姓自發地歡天喜地鬧秧歌,各村的高蹺秧歌相互走動,互相拜年,每支秧歌隊每年都要演出二十多場。遼西高蹺秧歌的特點是蹺高,最低的九十厘米,依次升高,最高的可達二百四十厘米。
打月影
在遼西有“正月十五打月影”的民俗。即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十一點,在院中立一根一尺長的木棍,之后用尺子量月亮的影子,以影子的長短來占卜一年的收成。后代由占歲發展成一系列的慶祝活動。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等風俗。
嘮年嗑兒

陳召普 84歲
葫蘆島市建昌縣雷家店鄉彭杖子村村民
過去有段歌謠唱: “黑天盼,白天盼,一盼盼到二十三。”那時候一過年,街上就變得特別熱鬧,拎包的兩只手提著七八個袋子,騎自行車的車把上掛上一大堆、后車架上也摞得滿滿的,有時顧頭顧不了尾。過路的人就喊:“嗨!東西掉啦!”那時候殺豬都不能殺得太早,一是殺得太早,天不冷,肉凍不瓷實,放不住。而且以前農村生活都比較困難,殺早了,沒等過年就鋸割沒了,過年時候吃啥?還要做臘八蒜,臘八那天都要早早地起來,太陽剛剛冒紅,就要將頭一天扒好的蒜,放在小壇子、罐頭瓶或廣口瓶里,用陳醋泡上,做成臘八醋。
孔祥營 37歲
葫蘆島市建昌縣雷家店鄉彭杖子村村民
我之前在縣城打工,去年開了一家養牛場,生意不錯。今年我給親朋好友準備了不少牛肉,過年給大家分一分。最重要的是,今年我要把兒子帶回家過年,爸媽特別高興,過年就是過個闔家團圓,今年咱們一家人聚得特別齊,我覺得這就是我給我爸媽最大的新年禮物了。希望在往后的每一年,我們都能在一起,過個團圓年。
本報記者 趙 雪 文并攝
責編:王永
審核:徐曉敬
1、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北國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國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